
即時中心/林耿郁報導
美中貿易戰火再起;中國政府昨(10)日宣布,將自下週二(10月14日)起,對美國擁有、經營、建造或懸掛美國國旗的船舶徵收港口費,作為對美國同日對「中國相關船舶」課徵港口費的報復措施。
全面開戰!路透社報導,中國開徵港口稅,不僅針對美籍船隻,還將涵蓋由美國投資基金持股或控制25%以上的航運公司。這意味著多家在美國上市的國際航運企業都可能遭到「池魚之殃」。船舶經紀顧問公司Poten & Partners主管布羅克休森(Erik Broekhuizen)認為,中國此次出手範圍非常廣泛,影響相當重大。
受影響的公司包括美國的Matson航運(MATX)、法國CMA CGM旗下的美國總統輪船(APL),以及以色列的Zim航運(ZIM)。此外,總部位於加拿大的Seaspan旗下約100艘船舶,也可能需同時繳納中、美兩邊的港口費,成本暴增。
大型貨輪業者雖多設在美國境外,但由於多數於美國市場掛牌上市,因此也可能受到新制所苦。例如美股上市的Scorpio Tankers(STNG)公司,擁有業界最大、最年輕的船隊之一,市場分析稱中國新港費已使貨輪市場「陷入混亂」。
港口費用「步步高升」
中國交通運輸部表示,自10月14日起,凡與美國有關的船舶在中國靠港,須繳納「每淨噸」400元人民幣(約新台幣1,727元、美元56.22元)費用;明(2026)年4月17日起調升至640元;2027年起為880元;2028年4月17日後,將再提高至1,120元人民幣(分別約新台幣2,763>3,799>4,835元);此舉將大幅增加國際航運成本。
分析預估,中國國有航運巨頭中遠海運(COSCO)及旗下OOCL(東方海外)受影響最大,光是進出美國港口的費用,2026年恐高達20億美元(約611.6億新台幣)。
中批美「歧視性措施」
中國交通運輸部在聲明中嚴詞批評美國做法是「明顯的歧視行為」,損害中國航運業正當權益、擾亂全球供應鏈穩定,並破壞國際經貿秩序;對此美國貿易代表署(USTR)則未公開回應。
根據美方說法,這些港口費源於USTR的調查結果,屬於美國重振本土造船業、削弱中國海軍與商業航運實力的更大政策一環。
全球航運協會(World Shipping Association)會長喬‧克雷麥克(Joe Kramek)警告,中美兩國港口費將進一步增加全球物流的「複雜度與成本」,對出口商、生產商與消費者造成壓力,造成「滿盤皆輸」局面。
美中烽煙再起
自9月以來,中美關係急劇惡化。雙方原定的90天關稅暫停協議(自8月11日生效)將於11月9日到期;稍早川普宣布再對中國開徵100%疊加關稅,11月1日起生效,恐使全球經濟再度陷入嚴重動盪與恐慌。
※「每淨噸(per net tonnage)」不是重量單位公噸(metric ton),而是海運專用計量單位;指的是船舶「可載貨艙容積」體積單位。「1淨噸」約等於100立方英呎(約2.83立方公尺)體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