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環台灣隊系列報導/鳳梨葉變永續纖維 環境部8+N聯盟推資源循環

  • 發佈時間:2025/10/30 22:35更新時間:2025/10/30 22:35
  • LINE
    FACEBOOK
    TWITTER
    COPYLINK
循環台灣隊系列報導/鳳梨葉變永續纖維 環境部8+N聯盟推資源循環
鳳梨葉變永續纖維 環境部8+N聯盟推資源循環(圖/民視新聞)

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台灣鳳梨是台灣重要的農產品,不止可以吃,還能拿來製成衣服,有紡織企業以農業廢棄的鳳梨葉,研發創新材料的鳳梨葉纖維,製成的T-shirt,每件可減少約0.58公斤二氧化碳排放,是傳統棉花的一半。企業從原料創新,製造減碳,行銷永續,用行動實踐環境部推動的資源循環推動法,也希望能吸引更多業者都能夠創新或綠色轉型,加入循環台灣隊。

更多新聞: 數發部14項「韌性科技」成果曝光,建構AI永續新臺灣

衣服,鞋子,甚至是帽子,而且仔細看,材質還很像柔軟的皮革。但製成這些成品,原料是用不到鳳梨葉。紡織業執行副總謝煥麒:「紗料可以做成皮,我們可以變成皮革,我們可以做成帽子,那個沙發、傢俱,其實它的應用範圍就變的很廣。」每生產一公噸的鳳梨,平均會產生1.45公噸的鳳梨葉,紡織業者拿來循環再造,變成再生的紡織纖維,取代傳統塑化原料,更可以取代綿花種植,減少碳排放量和用水量。

循環台灣隊系列報導/鳳梨葉變永續纖維 環境部8+N聯盟推資源循環
鳳梨葉循環再造,變成再生的紡織纖維。(圖/民視新聞)

紡織業執行副總謝煥麒:「我們去年在BSI的認證之下是0.784的碳當量,所以說是亞麻的,大約亞麻的1/10,跟棉花的一半,所謂的經濟作物,他的材料只要有纖維,我們都可以去做。」全球減塑意識抬頭,寶特瓶取得愈來愈不容易,紡織業者轉向天然資源,這件鳳梨葉纖維製成的T-shirt,結合台灣氣溫條碼設計,將永續穿在身上,要大家都看到氣候的危機意識。

循環台灣隊系列報導/鳳梨葉變永續纖維 環境部8+N聯盟推資源循環
環境部8+N聯盟推資源循環。(圖/民視新聞)
紡織業執行副總謝煥麒:「環境部建立一個很好的一個平臺(8+N聯盟),我覺得更更棒的事情是因為8+N的聯盟的成立,我們可以跨領域去認識到不同的產業,他們如何去做他們的循環經濟。」身為「8+N資源循環聯盟」成員,深刻體會到各產業在循環經濟上的努力。環境部不但將以政策及資金支持,鼓勵數位轉型,期望更多企業加入聯盟,推動資源循環與永續發展。


更多新聞: 建築用砂石也能低碳 全新模式「再生材取代天然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