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南部中心/林俊明、陳芷萍 台南市報導
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,學校廚餘不能再用來餵豬,要如何減少營養午餐的廚餘量,成為各縣市教育局的課題。台南市教育局就訂出每3個月要減少8%的目標,全台南市最大校復興中國就推動「吃光光」食育教育,鼓勵學生把營養午餐吃完,同時也要營養師減少高廢棄率的菜單,統計剩食,精準備餐。

中午用餐時間,小朋友排隊夾取營養午餐,這一餐有菜有肉,還有五穀飯,小朋友幾乎都吃光光。午餐吃光光,就代表廚餘量減少,整個白板上,紀錄著每個班級剩下的飯菜量。臺南市立復興國中營養師葉亮吟:「派一位廚媽每天觀察一下,學生回來的廚餘量,然後我們再透過分量的調查表,學生會給我們一個回饋,就依照學生的情形,每個班的供應量去做一個加減量。」學生說,「調製的東西都蠻好吃的,通常是不會剩太多。」學生說,「每個月都有滿意度調查表,還有分量調查表。」統計剩食,為的是精準掌握每個班級小朋友的食量,但若掐得剛剛好,萬一份量不夠,怎麼辦?臺南市立復興國中校長陳文財說,「鄰近班級之間的一個班級互相支援,吃的不夠的,我們就會找鄰近的班級來做一個支援,那這樣子減少我們的廚餘的量。」

復興國中是台南市學生人數最多的國中小學,校方積極推動「吃光光」食育教育,因為最近非洲豬瘟疫情影響,學校廚餘沒有人收,如何減少廚餘量成了一大課題。臺南市教育局主秘陳宗暘:「希望在三個月內提出廚餘總量能夠控管8%的一個具體的一些做法。」復興國中校長陳文財說,「在食材的準備方面,我們也請營養師調整,減少所謂的高廢率的問題,我們有一個很精準的食材,在備餐的部分,我們其實有一個精準備餐的機制。」台南國中小學生有13.5萬人,1天廚餘量平均有9公噸,因應中央政策,學校精準備餐,做出學生更喜歡吃的營養午餐,學生們也開心吃光光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