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圖、文/品觀點
隨著夏季高溫來襲,預防中暑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。日本體育大學教授杉田正明近日接受媒體採訪,分享了預防中暑的三大關鍵原則,並提供了判斷身體缺水的簡單方法。
隨著夏季高溫來襲,預防中暑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。日本體育大學教授杉田正明近日接受媒體採訪,分享了預防中暑的三大關鍵原則,並提供了判斷身體缺水的簡單方法。
杉田正明教授指出,預防中暑的三大原則為:避免核心體溫上升、積極攝取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,以及確實補充因流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礦物質。其中,適當補充水分尤為重要。
專家建議,可參考馬拉松選手的「水分儲備」方法,在炎熱天氣來臨前幾天開始,每天飲用1.5至2公升的水。日常生活中,建議每小時喝水2到4次,每次約250毫升,但一小時內不應超過800毫升。
杉田教授強調,尿液顏色是判斷身體是否缺水的重要指標。他解釋道:「如果尿液呈現淡黃色的『檸檬水色』,表示身體健康;如果尿液呈現較深的『蘋果汁色』,則表示身體缺水,應立即補充水分,否則容易脫水。」
然而,專家也提醒,睡前補充水分需要注意方法。杉田教授表示:「有些人會想在睡前多喝水,但這是錯誤的做法。睡前大量飲水會導致夜間頻繁如廁,嚴重影響睡眠品質。」他建議在睡前1小時左右開始,就不要再大量攝取水分。
值得注意的是,單純飲用水並不足以有效預防中暑。杉田教授解釋,流汗不僅損失水分,還會流失鹽分和多種礦物質。如果只補充純水,不但會很快排出體外,過量飲用還可能因血液被稀釋而引發「水中毒」。
對此,專家建議平時補充水分時,選擇含有0.1-0.2%鹽分和2-2.5%糖分的飲料。如果運動時間超過1小時,日本體育協會則建議選擇含鹽0.1~0.2%、糖分4~8%、溫度5~15℃的飲品。考慮到市售運動飲料的糖分含量通常在4-8%之間,如果是日常補充水分,建議將飲料稀釋一半後再飲用,並適量添加鹽分,以防鈉離子不足。
此外,研究顯示,降低核心體溫對預防中暑也有顯著效果。實驗比較了運動前不同體溫狀態下的表現:先泡17℃冷水的受試者能堅持最久時間;正常體溫者次之;而先泡40℃熱水者堅持時間最短。這項研究結果證實,運動前通過冷水浴將體溫降至較低水平,確實能有效延長運動耐力並降低核心體溫。
隨著氣溫持續升高,正確了解並實施這些預防中暑的方法變得尤為重要。專家呼籲民眾在炎熱天氣中要特別注意自身健康狀況,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,並採取適當措施降低核心體溫,以有效預防中暑的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