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即時中心/林耿郁報導
原定本週在英國倫敦通過的《全球航運減碳協議》,在美國施壓下意外破局!該協議原規劃2028年起要求所有航運船舶,全面使用低碳燃料,未達標者須繳納碳費或罰金,如今表決遭推遲,減碳目標恐落空。
反對減碳!綜合外媒報導,由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(IMO)主持的這項減碳協議,原本全球已有超過一百個國家,同意使航運成為世界首個設定減碳目標的產業,為淨零碳排、減緩暖化效應做出貢獻。
然而,美國總統川普在會議前夕,於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發文,稱該協議是「全球碳稅(global Carbon Tax)」,揚言美國不支持、也不遵守這場「騙局」。
美方代表團在會中明確放話威脅,若各國投票支持協議,可能面臨貿易報復與關稅懲處報復。
沙烏地阿拉伯隨後提出「談判延後一年」動議,最終以57票贊成、49票反對,延後案宣布通過,減碳協議被迫擱置。
這意味原本排定2028年實施的碳價與罰則,必須重新設計與審核。IMO主席表示,由於時程須全面重擬,協議無法按原計畫上路實施。
氣候危機遭擱置 歐盟、太平洋島國強烈不滿
南太平洋島國萬那杜,氣候變遷部長雷根瓦努(Ralph Regenvanu)批評川普的施壓,在全球氣候危機加劇之際「不可接受」,指控延後一年形同「否決」整個條約。現在所有人被迫「回到原點」。
歐盟、英國堅決要求繼續表決,但希臘、塞普勒斯等航運依賴國棄權。中、韓及日本原先支持減碳方案,最終也投下贊成延後票。多數加勒比海島國如巴哈馬、安地卡及巴布達等,在美方壓力下亦轉投棄權票。
IMO秘書長多明格斯(Arsenio Dominguez)罕見發表聲明,懇求會員國家,不要再讓單一國家政治打壓,破壞全球減碳努力。
華盛頓、利雅德堅決反對為航運設定全球碳價,理由是恐推升運費與物價。美國國務卿魯比歐(Marco Rubio)甚至稱此結果是川普政府的「重大勝利」。
川普主張,高碳價將使消費者成本上升、製造業外移,認為環保協議已變成對美國的「不公平稅收」。
海運界:政策不明 暫緩投資
航運業原本普遍支持該協議,認為一致的國際標準可降低企業轉型風險;國際航運商會秘書長卡札科斯(Thomas Kazakos)表示,對會議未能達成共識「深感失望」。業界需要政策明確性才能規畫長期投資。丹麥航運巨頭馬士基(Maersk)也警告,此延後將讓整個產業陷入「不確定的漂流狀態」。
根據IMO資料,全球約九成貿易依賴海運,航運業每年產生約3%全球碳排放量。若無干預,該比例到2050年可能增加10%至150%。環保團體「運輸與環境」(Transport & Environment)指出,柴油仍是最廉價燃料,若缺乏政策干預,海運企業將缺乏轉型誘因。
觀察人士憂心,這次延後一年恐迫使協議文字重寫、2028時程報廢,讓過去十年磋商成果付諸流水。環團「綠色機會(Opportunity Green)」政策官席蘭(Blánaid Sheeran)直言,川普的干擾與延後,恐讓多年努力「全數歸零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