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人心惶惶!民眾憂「非洲豬瘟肉品下肚後果」 食藥署出面解答了

  • 發佈時間:2025/10/27 12:51更新時間:2025/10/27 12:51
  • LINE
    FACEBOOK
    TWITTER
    COPYLINK
快新聞/人心惶惶!民眾憂「非洲豬瘟肉品下肚後果」 食藥署出面解答了
食藥署針對「誤食非洲豬瘟食品」一事闢謠。(示意圖/台南市政府提供)

即時中心/黃于庭報導

台中梧棲養豬場驚傳非洲豬瘟,使得社會人心惶惶,擔心問題肉品是否流入市場,或者已遭消費者吃下肚,更有傳聞稱「近日不要吃豬肉」。對此,食藥署強調,非洲豬瘟並非人畜共通傳染病,且其病毒不耐高溫,市售肉品皆經過把關,可安心食用。

更多新聞: 快新聞/甩鍋?市府未稽查養豬廚餘 盧秀燕盼中央解決:豬農不傳影片沒違法

首先,食藥署說明,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通傳染病,不會感染人類。另依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(WOAH)資料,非洲豬瘟病毒不耐高溫,加熱56℃70分鐘、60℃20分鐘後不活化,或加熱70℃立即不活化。

食藥署指出,台灣屠宰場皆有駐場獸醫師逐隻檢查,肉品出場前還會經過檢驗合格,提醒民眾勿食用來路不明肉品,只要購買來源清楚、具有合格標章的市售豬肉,即可放心食用,該署將持續把關市場流通安全。

食藥署同時呼籲,染病、斃死豬肉屬於變質物品,若業者刻意當作食品原料使用,違反《食安法》第15條第1項第1款所稱之「變質、腐敗」,可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,情節重大更將面臨歇業、停業處分。

對此,農業部也補充,非洲豬瘟可透過廚餘、豬隻分泌物與排泄物等途徑傳播,病毒可存活於pH 3.9~11.5;不過,人體胃酸pH值介於1.5~3.5,已超過其耐受酸鹼值範圍。因此,即便不慎吃進含有非洲豬瘟病毒的食物,惟病毒在胃酸及消化道酵素作用下,絕大多數會被殺死,也很難在人類糞便中檢出。

更多新聞: 快新聞/認知作戰別起舞! 鍾佳濱嗆藍:我若投書人民日報代表中共立場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