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即時中心/黃于庭、李美妍報導
近年世界勞權抬頭,已有多個國家推行「週休三日」,此議題也於台灣社會爭論已久。據統計,我國勞工去(2024)年總工時高達2030個小時,遠超鄰近國家日本、韓國。今(2025)年8月有民眾於公共政策平台提案「四天工作制」,主張提升工作與生活平衡等,連署也於10月達標。對此,勞動部長洪申翰今(24)日親自做出回應。
針對週休三日議題,洪申翰指出,勞動部逐年調整最低工資,目的之一就是緩解勞工仰賴加班提升收入的壓力,讓工時回到合理狀態,同時也鼓勵工會、企業積極簽訂優於法令規定的團體協約,使受雇者獲得更有彈性的工時保障。
不過,週休三日掀起社會正反議論,部分民眾認為,這是否會使缺工問題更加嚴重,抑是衝擊產業。洪申翰回應說,該提案目前仍處於「意見蒐集」,尚未進行政策設計,不會預設勞動條件受損狀況;且政策對於不同產業影響不一,也許有益於觀光、旅宿業者,不過中小企業就持保留態度。

事實上,週休三日連署最早於2年前就出現,不過當時勞動部以「不具備條件」否決。洪申翰表示,目前部內仍須重新蒐集意見,畢竟當今產業狀況、勞動市場環境、民意等,可能都在改變。
洪申翰直言,「目前沒有推動週休三日計畫」,也沒有規劃任何補貼方案;不過社會願意討論公共議題是好事,不過現階段勞動部的任務,就是聽取各方意見、蒐集資料完整,才能進行後續評估。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