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地方中心/黃兆康 新竹報導
傳統梅干菜是用芥菜製成,不過新竹北埔一處社區開發出新作法,改成用蘿蔔葉醃製!原來是把客家庄的傳統作物—「金勾子蘿蔔」的葉子,以古法製作,做成的梅干菜不只沒有酸味,吃過的民眾說,有特殊的奶香味!
辣椒、蒜頭下鍋爆香,加入油亮亮色澤的五花肉,小火翻炒,接著靈魂主角-梅干菜,也一起下鍋,再淋上醬汁,送入電鍋燉煮,等電鍋跳起,一道鹹香微辣的道地梅干扣肉,就能端上桌。民眾:「一拿來的時候好香喔!我覺得這個比較好吃,又香!」民眾:「榨菜有點酸味,它是比較不會酸;口感差不多啦」。不過這道梅干扣肉,用的可不是一般芥菜製成的梅干菜,而是蘿蔔葉醃製的,而且只有在新竹北埔才能吃得到!社區理事長徐美玉:「三蒸三曬之後的蘿蔔葉的表現的話,它就比較不會有那種菜的那種、生的那種味道;它有時候會有一點點奶香味」。

新竹特產的「金勾子蘿蔔」,小小一顆,從葉子到蘿蔔皮,各有不同的吃法,蘿蔔本身不用削皮,就可以下鍋煮;用粗鹽醃製、加重石壓半個月,再經過重複蒸製跟日曬,蘿蔔葉也能大變身,做成的梅干菜,配包子、燉肉,怎麼煮都好吃,可以說是從頭到腳,整顆都是寶。農民:「比較小、比較脆、比較甜,比較有蘿蔔的味道;(葉子)還可以做梅乾、做雪裡紅,(吃起來感覺怎麼樣?)吃起來感覺就跟芥菜的差不多」。

雖然金勾子蘿蔔是冬季限定,而且過年前就不適合栽種,但曬好的菜脯跟蘿蔔葉鹹菜乾,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得到。社區理事長徐美玉:「早期客家人他會用它僅剩的土地,唯一能夠有的品種就是金釣子蘿蔔;基本上這個金釣子蘿蔔跟客家人過往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」。社區展現創意,不只讓讓蘿蔔葉有了新出路,也讓傳統客家菜餚,增添不一樣的風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