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專題組/特別報導
台灣的曬鹽產業興盛時,鹽工在烈日下揮汗工作,沒有電力,得靠體力踩動「龍骨車」,還要仰賴人力扛扁擔運鹽到公堆集放,堆得越多,就代表要扛著鹽爬得越高。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,鹽工們發明一道秘密消暑解方,配方樸實卻十分退火。
本周《台灣演義》播出「台灣鹽業史」,帶您深入了解這段台灣的「白金」故事,完整報導敬請鎖定本周日晚間7點55分,民視新聞53頻道《台灣演義》。

番薯粉、黑糖、冷水攪拌而成的「鹽工茶」,不但消暑還能補充體力。(圖/台灣演義)
頂著豔陽工作的鹽工們,每天汗流浹背,格外需要消暑解渴的飲品。長年來,鹽場間流傳著一道秘方,也就是所謂的「鹽工茶」。「鹽工茶」配方相當簡單,冷水加入番薯粉、黑糖攪拌均勻,不但消暑退火、還可提供熱量補充體力。
事實上,成本低廉的消暑祕方,也反映出鹽工們的收入十分微薄, 尤其鹽工屬於承攬制,必須在每年十月到隔年四月,短短六個月的產鹽期內,盡力曬出最多、最好的鹽。若運氣不好,產品被抽查到有瑕疵,當月產量可能全被認定為「二等鹽」,扣下來可達好幾千元,損失慘重;在非曬鹽期間,鹽工們也沒得閒,必須維護鹽田瓦盤、整修堤岸,再到外面打零工貼補家用,生活之艱困,外人難以想像。
三餐料理不可或缺的鹽,究竟需要鹽工付出多少血汗才能換來?本周日民視頻道《台灣演義》節目,將完整報導台灣三百多年的「鹽業發展史」。
✅節目播出資訊:每周日晚間7點55分,請鎖定民視新聞53頻道 台灣演義
✅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,更新最精彩內容 :請點我
✅按讚台灣演義FB,掌握最新節目 :請點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