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新聞/基本薪資有望連10年調漲?產業憂獲利受衝擊 勞權團體回應了

  • 發佈時間:2025/09/09 13:36更新時間:2025/09/09 13:36
  • LINE
    FACEBOOK
    TWITTER
    COPYLINK
快新聞/基本薪資有望連10年調漲?產業憂獲利受衝擊 勞權團體回應了
勞權組織呼籲繼續調整基本薪資。(圖/台灣勞工陣線提供)

即時中心/高睿鴻報導

為保障底層勞工權益,我國政府於前(2023)年12月底頒布《最低工資法》,依據法規,今(2025)年度「最低工資審議會」即將召開,將討論2026年的基本薪資調整方案。過去9年,台灣的基本工資年年調漲,但如今,產業遭逢地緣政治因素、美國加徵關稅等衝擊,是否將更強烈抵制調薪,引發外界關注。對此,以「台灣勞工陣線」為首的數個勞權組織,則是清楚表態,當前的基本薪資仍有充分調整理由。

更多新聞: 教師節發禮金 教團籲納入代課教師、矯正學校

勞陣首先指出,台灣目前約有200萬本國受雇勞工,就業保險的投保薪資級距低於3萬300元,佔整體的26%。此外,領取最低工資的新鮮人比例雖有下降,但還是佔據整體的19%,顯示我國的低薪問題仍非常顯著。因此,台灣勞工陣線、台北市產業總工會、高雄市產業總工會、全國保全產業工會、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等團體,日前共同主張,最低工資既已立法,就應該以更積極、更前瞻的視野,確實保障勞工的基本生活,並展現解決低薪問題的決心。

勞陣提到,2023年終於通過勞工團體倡議已久的《最低工資法》,立法重點之一,就是調整最低工資時,必須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年增率;以及國家經濟、國民所得、平均每人所得、民生物價及生產者物價、家庭收支、最低生活費…等多項數據指標。

快新聞/基本薪資有望連10年調漲?產業憂獲利受衝擊 勞權團體回應了
我國近年最低工資、經濟狀況變化。(圖/台灣勞工陣線提供)

勞陣續指,回顧過去,台灣曾在1997年金融海嘯期間,以經濟不景氣為由,選擇凍漲基本工資。直到2007年,才將月薪從1萬5840元,調帳至1萬7280元;時薪則從66元上升至95元。豈料,之後數年的最低薪資調整,仍是荒腔走板,為了有利企業成長,以壓低薪資作為代價,成為我國長期低薪的重要成因之一。勞陣認為,儘管《最低工資法》立法後,上述荒誕現象有望改善,但仍得持續關注。

勞陣秘書長楊書瑋更直言說,全球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確實提高,但仍不應以關稅為由,當成壓低最低工資調漲的藉口。他認為,台灣近年經濟表現穩健,2024年經濟成長率達4.84%、今年第二季更達8.01%、預估全年成長率也有4.45%。反觀物價部分,雖然通膨率持續低於2%警戒線,但17項重要民生物資的價格,受到天災等因素影響,年增率還是接近1.8%;更重要的是,外食費、房租分別上漲3.48%、2.33%,顯示租屋族、外食族壓力仍大。

楊書瑋因此認為,若一面承認經濟成長亮眼、一面卻用關稅衝擊為理由,進而阻擋勞工調薪,無異是將產業利益,凌駕於廣大勞工的基本生活之上。

快新聞/基本薪資有望連10年調漲?產業憂獲利受衝擊 勞權團體回應了
勞陣秘書長楊書瑋。(圖/台灣勞工陣線提供)

更何況,放眼國際世界,因貿易成本及物價波動加劇、直接衝擊勞工實質購買力的狀況,並非台灣獨有。針對此情況,維持勞工實質薪資,以促進國內的內需產業,早已成為多國共識。德國、法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澳洲、韓國、日本、菲律賓與越南等國,均已確定在2026年調升最低工資。這些國家普遍將「維持實質購買力」列為政策核心目標,盼能緩解生活成本上升,回應社會對薪資公平的期待。

以日本為例,全國平均最低時薪也從1055日圓、調升至1118日圓,漲幅高達6%。不僅超越2024年度的5%,更創下連續23年調漲的新紀錄。審議委員會更明確表示,此次調整薪資,就是基於物價持續上漲(通膨)而制訂。

另,統計數字也顯示,台灣近年來穩定調升最低工資,也並未出現經濟學者擔憂的企業出走、失業大增等現象。甚至,連理論上最受影響的青年(15至29歲)族群,失業率亦未出現相關影響。並且,對於調薪可能推升物價的質疑,從過去幾年CPI變動數據來看,也無出現明顯因果;反倒是國際能源、原物料、國內租賃成本等,可能才是影響物價的主因。

勞陣續指,台灣近30年前,曾過度迷信降低成本以提高企業獲利;因此,最低工資長期凍漲、或僅能微幅調高。然而相較之下,鄰近的韓國卻在相同時空背景下,即使面臨類似的國際經濟挑戰,仍選擇以調整最低工資,當成刺激就業、內需的有效手段。

據悉,韓國2025年就經由勞資雙方、以及公益委員,首度共同達成協議,明年將最低時薪調升至1萬320韓圜,較今年1萬30韓圜增加290韓圜。以每月總工時209小時計算,月薪近216萬韓圜(約新台幣4萬5900元),展現對勞工合理待遇的重視。

北市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王燕杰則指出,房租已成為許多勞工、尤其是居住都市地區的勞工,相當沉重的負擔。其中,餐飲業服務人員、零售業店員、甚至許多基層行政人員,縱使工作內容繁重,卻領取與高昂房租不成比例的薪水。他認為,這些從業者扣除房租後的可支配所得,可說是微乎其微、難以應付日常開銷,遑論存錢及改善生活品質。

此外,台灣的平均薪資雖看似有所增長,但此數值往往被少數高薪族群拉高,無法真實反映大多數勞工的薪資狀況。他因此認為,調整最低薪資更顯重要。「調升最低薪資,不僅能直接提升基層勞工的購買力、緩解核心通膨與高房租帶來的雙重壓力,更能縮小貧富差距,實現更公平的財富分配」,他直言說。

全國保全產業工會理事長林桂茂也支持類似觀點,他以工會關注的保全員為例,直接表示,許多保全員的薪水都跟著最低工資連動;然而,目前的最低工資,根本無法讓1個勞工正常生活,遑論還有家庭得照顧。他更認為,就是因為低薪,導致保全員不斷延長工作時間,每月工作240小時甚至還是最低值;有些人得工作288小時、還有超過300小時的人。他無奈說道,保全不是愛工作,而是薪資這麼低,讓他們不得不這樣賣命。

快新聞/基本薪資有望連10年調漲?產業憂獲利受衝擊 勞權團體回應了
全國保全產業工會理事長林桂茂。(圖/台灣勞工陣線提供)

高雄市產業總工會總幹事葉品言同樣認為,低薪、高工時根本是扣連的問題,就是因為長期低薪,讓台灣的高工時問題始終難解。因此,工會也呼籲政府,應提高最低工資,讓尊嚴勞動不只是口號。

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秘書長張祐嘉也表示,台灣青失業率雖是總體的3倍,但並沒有因為最低工資調漲,而有持續上升趨勢。但他也認為,最低工資調漲,固然能保障依靠打工、或初入職場的青年,但政府更需深入檢視青年長期高失業的原因。

他批評,現行「投資青年就業方案」偏重產業認識與職業準備,卻忽略生涯發展與學用落差問題,導致青年難以發揮所學、順利就業。因此,政府除了保障工資,更應強化就輔員訓練與勞動環境,建立多元友善的職涯輔導機制,協助青年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。

總結上述,勞陣重申說,企業團體不斷提及,台灣各行各業都面臨缺工壓力;因此要求引進移工,包含製造業、批發零售業、住宿及餐飲業等。但事實上,這些產業都是台灣著名的低薪產業,而若適度調升最低工資,或許就能留住並吸引更多勞動力投入。

所以勞陣強調,在缺工與物價雙重壓力下,調整最低工資就是穩定勞動市場、保障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措施。目前,台灣各行各業普遍面臨缺工壓力,從製造業、餐飲等服務業,皆出現招工困難的情況;適度調升最低工資,更能改善長期人力不足,對於產業競爭力與服務品質造成的影響。

勞陣也表示,無論股市漲或跌,對領取薪資的一般勞工而言,影響都非常有限。因此,政府現階段最該做的,是讓台灣勞工薪資追上合理、且應有的水準,以確保生活品質。在缺工與物價雙重壓力下,台灣更應該正視調整最低工資的重要性,為勞工打造更有保障的工作環境,促進社會的永續發展。

更多新聞: 快新聞/交保後首開庭結束!被問是否擔心北檢抗告 柯文哲反應曝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