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撰文‧曹悅華
今年「日本移動展」上,從在地的豐田、日產、本田到中國比亞迪,都大秀肌肉。面對中國電動車崛起的壓力,日系車廠有何突圍之道?
巨大螢幕上塵煙湧動,捲起的紅色布幔飛揚,一輛鮮紅色雙門轎跑自沙漠中直面而來,彷彿要衝出螢幕。就在此時,工作人員快速掀開黑布,霎時紅豔的主角現身,只見豐田(TOYOTA)汽車集團會長豐田章男邊拍手邊走上舞台中央,他雙臂一展,宣布全新品牌「Century」誕生。
這個被豐田章男賦予「開創下一個百年」定位的新品牌,也是豐田集團劍指豪車金字塔頂端的入場券。
「New player(新玩家)來了!」一名豐田章男身邊的主管,向《今周刊》解讀,10月29日豐田章男為了這個新品牌,首度現身「日本移動展」(前身為東京車展)並發表演講的背後,不僅是豐田集團補上最後一片市場拼圖,也象徵豐田家族圓夢的里程碑。
豐田向高端品牌下戰書
神祕禮賓車扛下個百年使命
Century原本是豐田旗下一款旗艦車系,如今將正式獨立,成為集團繼TOYOTA、Lexus、Daihatsu(大發)、GR之後的第五大乘用車主力品牌,被交付「品牌矩陣高端化」重任,向勞斯萊斯(Rolls-Royce)、賓利(Bentley)、奧斯頓馬丁(Aston Martin)等高端車品牌下戰書,這些車款動輒要價上千萬新台幣,正好是豐田集團一直想向上衝的世界。
豐田早在1967年便推出Century,是僅供日本皇室與政商界使用的頂級禮賓車,以稀有性著稱。時隔超過半世紀,才在2023年推出SUV(運動型多功能車)車型,並於隔年從中國市場開始試水溫,車主必須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,以符合該車款尊貴定位,「你搬出1千萬元也難買得到,是極度神祕的存在。」豐田銷售人員形容,目前一年僅販售百餘輛。
站在台上,豐田章男以感性口吻回憶,Century研發之初,爭議聲四起,父親豐田章一郎與豐田首席工程師中村健也,堅持打造出難以抄襲的超豪華車型,當時豐田造車經驗不過30年,外界紛紛質疑,「初出茅廬的車廠居然想要打造豪華車型,簡直癡人說夢!」
然而,父親毫無退縮之意,除了提升製造技術,對車身的研發更是絞盡腦汁,希望傳達「日本味」,不僅壓低的車身弧型造形流線感十足,並在內裝處處強調「日本工藝之美」。最外顯的,像是鳳凰徽飾採江戶雕金手法,在金屬表面製造出如書畫的紋樣,座椅採用京都高級西陣織布料等,終於在4年後催生第一代Century。
一甲子後的今日,豐田章男打算將Century獨立的想法,同樣在內部掀起激辯。「在討論的過程中,最大的癥結點,便是也以豪華車著稱的Lexus要怎麼辦?」豐田內部人士透露。
但豐田章男未曾動搖,他認為,在世界舞台引領風騷的日本車,必須展現獨特的日本製車技術再度攀越山峰,「如果父親和中村健也還在世的話,我想他們會立即動起來。」豐田章男定調,Century將肩負開啟豐田下一個百年的使命。
「金字塔頂端確實是豐田目前最欠缺,也是最容易顯現效益的一塊。」不具名日系車廠高層分析,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製造商,豐田每年在全球銷量高達上千萬輛,今年卻感受到中國電動車的威脅,若想要突圍,除了穩固平價車款市場,更要補上「超豪華車」缺口,解決現階段Lexus「價格要上不上、要下不下」,一輛至多500萬元,難與歐系超豪華車競爭的尷尬處境。
而且,藉由切入超高端品牌市場,也能對集團旗下其他品牌價格起到拉抬效果,就如同,目前只要車款加上GR的性能,可以讓原本不到百萬元的Yaris售價翻倍;同理,如果Century奢華尊貴的形象,能被建立在GR或其他車款上,就有機會讓車價再往上拉。
不過,上述日系車廠高層認為,Century要在亞洲高端市場站穩腳跟或許不難,但想要在歐美市場占有一席之地,恐怕沒那麼容易,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比亞迪直搗日本心臟
砸千億人民幣量身造輕型車
除了豐田章男親自現身車展掀起熱議,侵門踏戶進入日本的比亞迪(BYD)動向,也是一大焦點。
今年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展現深耕日本市場的企圖心,引發最多討論的,首推直搗日本車市心臟車款、瞄準日本婦女與家庭客層的K-EV BYD RACCO。
二度參展的比亞迪首推的K-EV BYD RACCO,屬於日本獨有的輕型車K-Car,目前預計明年量產。所謂K-Car,規定排氣量必須在660 CC以下,車長、車寬與車高皆有限制;這類小巧靈活的車款深受日本婦女與家庭客層喜愛,年銷量達130萬輛,占日本每年新車市場的1/3,市場規模高達180億美元。
由於K-Car車款為日本市場獨有,幾乎沒有外國車廠為日本市場量身打造,這是日本史上首次有海外車廠挑戰,自然備受市場關注。
據了解,比亞迪決定攻日,進行市調時,便嗅到K-Car龐大商機。歷經兩年研發、投入上千億人民幣,終於推出深入「虎穴」的產品,未來可觀察比亞迪定價策略,是否能對既有市場形成威脅。
比亞迪電動車出海,在歐洲大有斬獲,不過,跨足日本市場三年,銷售表現並不突出,今年以來,在日本賣出的電動車單月最高僅逾七百輛。此次挑戰本田(Honda)、日產(Nissan)、鈴木(Suzuki)等日系大廠長久以來盤據的市場,顯現因應在地市場的調整力。
「我們是日本首輛純電超高K-Car!」比亞迪亞太產品中心產品行銷經理楊嘉樂表示,除了動力因應時代趨勢,該輛車設計重點在於「截長補短」——車高達180公分,是日本市場最高的K-Car,方便孩童與長者上下車;採用側滑門設計,即使車位狹小也能輕鬆開啟,展現貼近日本家庭使用習慣的巧思。
此外,比亞迪還計畫在日本推出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海獅06DM-i,並於2027年之前完成7至8款純電與混動車型布局,積極反攻油電市場。
日本兩大車廠的展區也很吸睛。其中日產大改款與合作車同步回歸,展現逆風突圍的韌性。

過去一年遭逢逆風的日產,在本次展會一口氣推出多款重磅車型——包括旗艦MPV Elgrand大改款、性能SUV Patrol、純電小改款Ariya及Leaf大改款等,大有重振聲威的氣勢。
不僅如此,展區同時發表由東風日產打造的N7,以及在英國生產的Micra。「看得出來日產想要展現全球化的野心。」小七車觀點創辦人曾彥豪觀察,日產端出每個主力市場的車款進行展示,且左、右駕都顧及到,很有一種「日產回來了」的氣勢。
戰場從汽車飛向天空 Lexus空中飛車 本田造火箭
除了各車廠競相推出車款,移動載具也是本屆車展具有未來性的一大亮點。Lexus與本田也不約而同跨足「飛行移動載具」領域,打破地上移動的限制,展示「空中戰力」。
其中,Lexus端出與美國飛天計程車服務商Joby合作開發的空中移動系統;本田則搬出一架「永續火箭」實驗機,該機體日前已在北海道大樹町成功完成離著陸測試。曾彥豪指出,日本主力車廠已將格局從「汽車」擴展到「綜合移動載具」,從陸地到海洋、再到天空,面對中國電動車崛起,顯示不甘示弱的決心。
儘管如此,面對電動車崛起勢力的威脅,日本品牌的腳步仍顯謹慎。
本田社長三部敏宏雖然強調,「本田正努力迎接電動車時代的到來。」且在展場發表全新電動車款SUV原型車Honda 0 α,預計2027年量產,惟要如何打贏中國電動車,還沒給出答案;豐田此次甚至沒有在電動車技術上加以著墨。
「豐田還在等固態電池的突破。」一名車界人士直言,今年四月,比亞迪在上海車展發布「兆瓦閃充」技術,號稱充電五分鐘,即可補充400公里續航里程,實現「油電同速」;反觀日系車廠,尚無可匹敵的技術,布局上還是較為保守,「畢竟誰想要馬上投入一個勝算很低的賽局?」
不過,該人士也表示,日系車廠不會完全放棄電動車,只是要爭取更多時間做準備。以豐田來說,現在正處於Hybrid(油電混合車)收割期,旗下車款穩坐油電車銷售冠軍,推新的純電車款?「不急,時機還沒到」。
(閱讀全文…https://btoday.cc/8b45z7)
延伸閱讀:
普發一萬銀行加碼,八大行庫「這家」嗨給6萬刷卡金!合庫、華南銀、土銀…抽iPhone17、mo幣優惠
薇閣、康橋、復興...11所私校學費一次看!每年100萬值得嗎?專家教你如何籌出孩子教育費、還能兼存退休金



















